那些科技新創教我的事XI :「持續自我挑戰,在高速發展的新創一起成長」- 羅仲成 Roy Lou (M17集團資深科技總監)

羅仲成 Roy Lou (M17 集團資深科技總監):持續自我挑戰,在高速發展的新創一起成長

大學期間出國遊學了一兩次,從那時起就很嚮往國外的生活環境,並想體驗在國外讀書的感覺,畢業後到了南加州大學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繼續修讀電機工程碩士。畢業後到 NVIDIA 工作兩年,當時在這家硬體公司的軟體部門,由於軟體並不是公司的重心,對我來說挑戰沒有這麼大,當時的我想轉換跑道,所以選擇繼續念博士,爾後就到 Google 工作。

在 Google 的任職期間,公司文化上對我有很大的影響,Google 是一間讓我感受到尊重工程師的公司。工程師在公司內有很多的空間與彈性,讓 Google 能夠跑得比別人快。同時,新創的三要素有人才、產品、資金,而美國在這三方面都具備齊全,反觀台灣在很多條件下就沒有這麼完全,所以回到台灣後,就會回想 Google 也是因為有這麼多的因素組合在一起,造就這樣成功的環境。

回到有亞洲最頂尖素質工程師的台灣,做自己喜歡的雲端運算

當時因為家庭因素回到了台灣,雖然台灣先天上有市場小的劣勢、產品的規模相對較小,也沒有美國矽谷一輪一輪募資與 IPO 出場的資金紅利。但優勢也是不容小覷的,台灣,有全亞洲最優秀的工程師素質,基礎教育很扎實,完全不輸美國。在 Google 工作的期間,同時也有接觸到雲端運算,覺得這個領域很有趣,回台灣時加入 HTC 剛成立的 Studio Team,當時算是公司比較前端的團隊,做的是一套全公司每次開發新產品時,都會用到的雲端開發系統,花了一年時間開發,並在上面做了幾個應用。

完成一個一個階段性任務,不斷找新的成長、新的挑戰去做去闖

在 HTC 的項目結束了之後,恰巧看到 17 Media 釋出一個非常吸引我的職缺,與面試的工程主管、HR、CEO 談完後,對 17 Media 有相當大的熱情,當時的 17 Media 團隊,只有 40 人,工程師大約佔一半,雖然人數不多,但團隊的向心力,讓公司一直不斷的成長,是一間非常有挑戰性的公司,很高興能加入17 Media,並帶領後端系統架構團隊。

17 Media 是亞洲即時互動體龍頭,2015 年在台灣成立。提供創作者影音平台進行直播互動、節目錄製與表演的舞台,並落實健全的系統化模式,從挖掘、培訓到宣傳,致力打破傳統經紀公司的模式,並帶給用戶更多價值、協助更多人透過直播完成夢想。除了台灣,並拓展至香港、日本、新加玻、美國等國家,以直播、即時互動、Live 職人、直播顧問等主張,同時引領直播主與即時互動直播內容的新職業潮。

至今兩年多的過程中,我的團隊從 3 人成長到 30 人。在 17 Media 帶的整個團隊和事情相對穩定了同時, EscapeX 的主管恰巧來詢問我的意願,帶領團隊, EscapeX 是一家做藝人專屬的社群軟體 App 的公司,就在那邊待了九個月把技術團隊帶到一個穩定的狀態,同樣是在完成階段性任務後,得知 M17 集團 (17 Media 母公司,另外包括 Paktor 拍拖、HandsUP 舉手購物、Goodnight App、由你娛樂) 又要開始下一階段的成長,所以決定再回到 M17 集團擔任資深科技總監,繼續下一階段的職涯挑戰。

真正了解怎麼從無到有,打造一個多人使用的大系統

在 M17 集團的前兩年主要做的都是直播,當時一進到團隊就要用 Go 語言重寫整個後端系統,因為原本的 Node.js 沒辦法應付平台快速變遷的需求,結果原本只計畫進行三個月的任務,花了整整兩年時間。我覺得工程師是一種樂觀的生物,常會低估任務和需要的時間,但實際上往往不是如此,總是會出現意料之外的問題,就要花更多時間修正,這段經驗讓我對 Refactor 有更多的認識,學會應該把任務拆成更小的目標,才能達到風險分散的概念,Trial and Error 的速度會更快,往後在估計大型專案的準確度也比較高。

同時多個市場的業務需求量也是一大挑戰,不僅僅是用戶量多,新功能的需求速度也很快,所以要考慮更多、看得更遠,因為變遷速度很快。在做一個功能的時候,都要多看未來兩三步去預留發展空間,需要較完整的 Road Map 去討論整件事。這些經驗,讓我發現必須真的做過這麼大流量的系統,才能領悟其中的 Know-How,真正了解怎麼從無到有打造一個多人使用的大系統。  

帶領 3 人到管理 30 人,一起參與團隊火箭噴發的過程

我從當時 17 Media 在台灣團隊只有 40 人的時候就加入,帶領 3 人後端架構團隊,到上次離開前擔任 Senior Director,下面帶了 6 個 主管,總共 30 人的團隊,10 倍的人數成長磨練了我的管理技巧。像是如何從直接管理到間接管理,我學會怎麼樣培養底下的工程師成為主管,一方面我會把自己當管理者的心得、Know-How 分享給他們,另一方面也讓他們事先熟悉職務,在被賦予職稱前先實質上管理三個月。

除此之外,因為公司成長速度快,會一直有新的專案要做,我必須說服原本的人去做新的東西,也因此訓練到自己溝通的技巧。我會以對方的角度出發,去討論他現在要擔任那個角色,和他的職涯規劃可以有什麼樣的連結。我認為這整個過程,是我職涯中學習曲線最陡峭的一段,這是一個能給我空間讓我自我學習成長、自己 Step Up 的新創。

多角化經營的新創,尋找下一個高速成長引擎

至今 M17 集團全球約有 700 位員工,回來後擔任資深科技總監的角色。一來希望能協助 M17 集團建立更好的工程師文化,讓這裡成為工程師嚮往的環境,讓外界了解 M17 集團不是只有美女主播,除了有擴張日本等等海外市場,還有多元的直播內容,同時也是一個技術底子深厚的世界級平台;另外公司快速成長會遇到很多課題,而我能夠扮演解決技術問題的角色,這些都是沒做過的事,所以就想回來接受新的挑戰。

接下來 M17 集團將朝向多角化經營的方向,目標在直播之外,能找到另一個高速成長的引擎。除了交友、電商,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服務領域,我們希望能複製貼上 17 Media 在直播的成功經驗,像是用人或不同部門間的合作架構,也可作為前車之鑑,讓團隊在擴張的過程中更順暢、快速。

雖然說 M17 集團越來越大,但變動速度還是非常快,挑戰不會比初創的小團隊來得少。相對來說,因為商業模式已相對穩定,在這邊工程師,不太需要忍受 Pivot 時候的痛苦,失敗的成本相對小,卻能夠一直發想新的專案去執行,工程師也能夠享受用戶增加跟維護大流量系統的挑戰和成就感。總的來說,對職涯有不同規劃的工程師,在 M17 集團都能找到適合到自己發揮的舞台。


羅仲成 Roy Lou 小檔案
現職:M17 集團資深科技總監
學歷: 清華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南加州大學電機工程碩博士
經歷: NVIDIA、Google、HTC、EscapeX

採訪:蔣怡凡 Joy Chiang (AppWorks 校友社群經理)
整理:黃寶瑩 (AppWorks Intern)


訂閱 CakeResume 人資週報,獲得:
  1. 雙週一篇趨勢新知
  2. 每季一本電子書
  3. 行銷招募的系統化做法

Resume Builder

Build your resume only in minutes!

More Articles you might be interested in

Latest relevant articles
Interview Skills
Mar 11th 2024

【自介範例】吸引人的面試自我介紹怎麼說?4 技巧完美活用自我介紹

面試時的自我介紹要說什麼?怎樣的自我介紹才夠吸引人?自我介紹該包含哪些內容?有沒有成功的面試自我介紹範例或範文模板可以參考呢? CakeResume 統整了面試時自我介紹的 3 步驟、4 技巧與適合 6 類型求職者的自我介紹範例,一起輕鬆完成吸引人的自我介紹內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