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Authme
Authme是提供數位身分認證服務的公司,我們十分重視使用者體驗與用戶隱私,致力於運用AI影像防偽技術等打造出最安全、有效且便利的驗證服務。我們期待能與Authme團隊擁有相同信念的優秀夥伴一起共事,將更便捷的數位身分認證服務推向海外!
職務內容
★★★僅受理以下應徵方式★★★
請透過此連結投遞履歷:https://authme.teamdoor.io/s/qn7Tm6sP
◎ 歡迎應屆畢業生或對軟體產業有熱忱但無經驗的社會新鮮人 ◎
- 協助在每個版本的 App/網頁做核心功能的測試,確保使用者能擁有最好的使用體驗。
- 協助找出每個版本的 bug,將問題記錄於系統,並主動回報給Tech Lead,確保各項問題能在掌握之中。
- 參與團隊開發流程,依照需求維護測試計劃,為各項核心功能執行測試流程。
- 參與AI模型訓練相關驗測事項,例如Data Labeling、準備測試樣本等。
- 其他文件維護或主管交辦事宜。
【工作中可學習到】
- 增加軟體測試經驗及遇到問題處理能力。
- 了解軟體開發生命週期,敏捷式開發管理。
- 增強文件處理及表達能力
Required Qualifications
- 善於溝通,樂觀積極,具有異常問題分析與解決的能力。
- 細心及耐心,對於重複性高的任務能積極完成。
- 對於流程最佳化有熱情,能夠在每次相似的任務中持續進步。
- 在思考問題或闡述想法時,腦中會有清楚的脈絡和邏輯推演。
Preferred Qualifications
- 對 APP/Web 開發流程有興趣,迫不及待想看到業界專案規劃。
- 勇於接受挑戰、持續突破,相信事情永遠都能做得更好。
- 勇於踏出舒適圈,樂於了解過去不熟悉的知識。
Benefits / Compensation
📌 介紹人才進公司,團隊成長,你也有獎金。
📌 優於法規的特休天數,通過試用期後即享有特休12天。
📌 彈性上下班,連假還能提前放假避開返鄉潮。
❤️ 幽默好相處的同事們,人生大小事一起慶祝。
❤️ 吃不完的零食,唯一缺點是要擔心體重。
✨ 看到想要的工作相關書藉,你買公司出錢。
✨ 舒適高級的人體工學椅為辦公標準配備。
✨ 電動升降工作桌讓你想坐就坐,想站就站。
✨ 低藍光27或32吋雙螢幕保護你的靈魂之窗。
履歷投遞須知
由於業務量較大,我們會在5個工作天內主動聯繫合適的人選,讓各位人選們耐心等待🙏🏼 若現階段可能還不太合適馬上邀請你加入Authme團隊的人選將不另行通知。 但也請不要灰心,不是你的條件不好,只是我們現階段還沒辦法提供你發揮的空間,非常謝謝你對我們的肯定!
★★★僅受理以下應徵方式★★★
請透過此連結投遞履歷:https://authme.teamdoor.io/s/qn7Tm6sP
✈ Authme 求才若渴,若您身懷絕技,歡迎來討論期望待遇!✈
✈ 『賞金獵才』 高額推薦獎金計畫全面啟動(僅受理Teamdoor投遞之應徵):
-錄取者年薪100萬以下→人才推薦獎金 10,000元
-錄取者年薪100萬以上→人才推薦獎金 20,000元
(僅受理Teamdoor投遞之應徵,並請應徵者於投遞職缺時回答推薦人相關問題 )
數位身分的建立是使用各種數位服務的入口。Authme致力於提供最安全、有效率與便利的數位身分驗證服務。透過我們創新的證件查驗、臉部辨識與活體檢測系統,提供快速的查驗流程,幫助企業大幅節省審查成本,並有效提升使用者體驗。
Authme在台灣的新創生態圈相當活耀,不僅是AppWorks、Microsoft for Startups、AWS新北市聯合創新中心、TAcc+、StarFab等加速器的成員,也是金管會轄下Fintech space金融科技創新園區、科技部Taiwan Tech Arena、TSS台灣新創競技場、社會創新實驗中心(就是會有唐鳳出沒的那一個!)、AI金融科技協會的會員。我們也深耕與大專院校的合作,政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及清大產學小聯盟都是Authme的合作夥伴。
我們期待改變人們使用數位身分的方式,在保護個人隱私的同時更能兼顧便利性,做到真正的數位身分賦權。不僅是在台灣,還要將Authme的產品推到全世界!
Authme正在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加入我們,一起打造數位身分生態圈!
在 Authme,你/妳可以得到為了打造一流的產品,高品質的程式碼是必要的追求,我們有幾個機制確保程式碼的品質,並鼓勵工程師用介面設計的思維來撰寫程式碼。
我們就是要走在時代的尖端,實作和嘗試新技術就是我們的本命天職。我們期待成員勇於嘗試新的事物,主動推動各種技術、流程或架構,幫助讓整個開發更順暢、迅速。
你可以在公司學習以及分享所有人的知識。除了自身相關領域或相同團隊成員間的知識分享外,我們也支持跨領域的學習。從會計到統計、從BD到RD,都不是問題!
我們必須要對每項細節做出質疑和驗證,所以當面臨被他人提問或是質疑的時候,抱持著開放的心態,將其他人的想法、建議和批評轉化成持續迭代改善的養分。
從規劃、蒐集、統計到迭代,我們希望每個決策都是有理有據的,面臨決策不應該憑感覺或猜測,而是用數據告訴我們下一步的走向。